志愿者说

张鹏:义务讲解成了习惯

2015-01-26

 

    20多个小朋友席地坐成两排,渴望知识的眼神齐刷刷望向张鹏。为了尽可能和孩子们保持平等的视线交流,又对后排站立的家长表示尊重,张鹏选择了“跪姿”。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日下午,“义务讲解员朋朋”有两场讲解任务。

    大一那年,张鹏到国家博物馆参观,碰巧赶上招募义务讲解员。没想到,他一讲就是10年。“如果当时没有迈进国博的那一步,现在的人生也许会完全不同。”如今,张鹏平日里是北京同仁堂参茸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,到周末,他就是“义务讲解员朋朋”。

    起初,参观者的认可会让张鹏非常满足。但渐渐地,他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。由于讲解对象中有很多小朋友,张鹏便对博物馆发下来的标准解说词进行“改编”,“遇到小朋友怎么讲,给中学生怎么讲,都会不一样。也算是因人施教吧。”

    小朋友是张鹏最喜欢的观众。“一场讲解带给大人的影响可能很小,但对孩子的影响可能非常大。”张鹏说,“有个小朋友去机场,指着广告牌告诉妈妈‘这个我在博物馆看见过’,或者有些小朋友会去报名做小义务讲解员。看到孩子有变化,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特有意义。”

    参观人数起初可能只有一二十人,但常常会随着张鹏的讲解慢慢庞大起来。有时一场完整的讲解需要4个小时,张鹏会尽量要求自己不休息、不喝水。“除非讲解对象是小朋友,每隔一个小时要让他们休息一下。”张鹏说,“偶尔讲到高兴的时候,小朋友会突然被家长拉走,说‘不要听他讲了,去买东西’,这时自己会觉得有点无奈。”

   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、了解历史,两年前,张鹏发起成立了“四月公益小组”,定期组织活动,走进社区、学校,义务向民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。比如带公众参观博物馆,开展“四月沙龙”、“四月小课堂”,组织“四月讲师团”等等。张鹏还曾自掏腰包,带100多位农民工子女走进博物馆。“每个人都是一个公益体,把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拿出来,就可以做很多事。”

    张鹏的努力和认真换来了参观者的赞许,很多人听过他的讲解之后,都和他成为了朋友。一次,“四月小课堂”活动恰好赶在张鹏生日当天,课程结束时,他收到了100多个孩子和家长共同准备的礼物。“他们把我微博上几年的照片和文字做了视频,孩子们还画了37米的长卷,上面写着祝福。”张鹏说,“我那天哭得稀里哗啦的”。

    有时,张鹏也会觉得辛苦。但“身体上的疲劳”无法战胜“理想的力量”。“义务讲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,必须一直做下去。”张鹏说,“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让大家愿意多花些时间走进博物馆,看看我们的国家、我们的民族走过的脚印。”

 

责任编辑:任志鹏
中国志愿者网回到顶部